跳至正文

自治区商务厅关于印发 《广西百家园区强开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桂商园区发〔2025〕13号

2025-05-23 16:5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     作者:园区处

分享微信头条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南宁市投促局,各产业园区管委会(管理机构):

经商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同意,现将《广西百家园区强开放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

2025年5月20日

广西百家园区强开放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园区对外开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促进全区产业园区外向型产业集聚和生态培育,构筑产业园区国际经贸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全区稳外贸、稳外资提供重要平台支撑,引领广西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开发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部署,强化分类指导和试点培育,着力开展产业园区外贸扩量提质、外资攻坚、提质扩容、开放合作四方面工作,打造广西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新增长极。

2025年,全区产业园区外贸进出口实现“双提升”,即进出口规模提升,全区产业园区外贸占全区比重超过70%以上;百亿级外贸园区数量提升,外贸进出口超百亿元人民币产业园区达到15家。

2025年,在产业园区布局形成1至2个稳定吸引外资的产业集群,推动不少于100家产业园区实际使用外资实现“零突破”,其中外资超千万美元产业园区超过15家。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产业园区外贸扩量提质

1.培育外贸领军企业。指导产业园区围绕重点出口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对园区重点外贸企业“一对一”帮扶,给予生产要素保障,加大政策倾斜,提升企业品牌、营销网络等核心竞争力。提升电子产品、汽车、机械装备、新能源电池、玩具、饰品等出口企业产品竞争力,推动石化、粮油、金属矿冶炼加工及新材料重点进口企业扩大产能。

2.提升外贸发展后劲。引导产业园区内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分类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进出口“破零”,持续充实外贸企业后备力量。对产业园区开展外贸业务培训,传统内贸企业制定相应的跨境销售策略;推动有经营者资格、无外贸实绩的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开拓国际业务,引进培育外贸专业人才,推动企业布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重点外贸流通企业孵化和带动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开展外贸业务。梳理产业园区内工厂生产却在异地进出口企业,建立企业名录库,加大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突出精准服务,鼓励产业园区争取企业总部订单,推动数据留在园区。

3.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产业园区积极参与“百展千企”拓市场行动,组织有条件、有基础、有需求、有优势的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赴境外参展,加大力度支持工业企业参加各类机械装备、汽车及其配件、轻工消费品等著名国际专业展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借助重点跨境电商平台,多渠道扩大出口规模。支持产业园区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公共平台,为有意向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提供报关、物流、退税、融资等进出口环节相关服务。

(二)精准指导产业园区外资攻坚

4.提升外资招商实效。在产业园区强化“首用外资”制度,支持优先引进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外资项目。加强央地协同联动,开展境外投资促进活动,结合产业园区围绕机械装备、汽车、钢铁、石化化工、食品加工、新能源及储能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更好利用外资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利用好“投资中国”活动品牌扩大吸引外资渠道,年内组织产业园区赴开展境外投资促进活动不少于2次。积极与产业园区重点外资来源地国家和地区领事机构、外国商协会建立双边投资促进工作组机制,加大项目撮合力度。支持将更多产业园区外资项目纳入重大外资项目和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5.推动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探索推动产业园区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由上市主体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实现利用外资。加强政策研究,指导企业通过外资并购、合规返程投资、股权投资、资本公积转增、实物出资等方式扩大使用外资规模。梳理产业园区内外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状况,围绕重点外资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再投资意愿,通过针对性措施和特色化服务,推动企业进行利润再投资。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试点,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探索QFLP引资路径、出台专项支持QFLP的政策。鼓励外资对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着力扩大新能源行业引资规模。

6.开展零碳园区换外资工作。组织开展“零碳园区”“企业碳排放双控”主题培训,携手产业园区创新绿色招商方式,提升产业园区管理人员在零碳园区领域理论水平,强化在专业领域的管理决策能力,助力产业园区挖掘更多低碳、零碳场景,以场景换外资,吸引多样化渠道国内外绿色资本,增强绿色营商环境软实力,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产业园区提质扩容

7.完善产业园区政策支撑体系。出台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在要素保障、重点领域开放、承担改革试点任务、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等方面出台新举措,突出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导向,确保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在全国前百强,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百强。加大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商务专项资金、提质增效资金等加强对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各类自治区级产业园区等作为对外开放平台发挥稳外资作用。

8.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倍增。鼓励和支持全区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申报指导。支持外向型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推动新设立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数不少于8家,相比2024年实现翻倍。

9.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助力保税物流中心升级,鼓励相关地市出台政策支持保税物流业务发展:优化服务,确保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业务稳居全国前列;指导桂林、贵港、玉林、百色做大做强外贸体量,提升招商运营能力,力争推动1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批复。深入实施《广西综合保税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

(四)促进产业园区开放合作

10.启动“伙伴园区”计划。指导柳东新区、广西—东盟经开区两家国际合作园区积极与目标国别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务实开展经贸、投资合作、文化等友好交流活动,引入1至2个标志性外资项目。启动第二批国际合作园区创建评审工作。通过建立面向东盟合作的NGO组织,指导产业园区加强与东盟国家为主的国外园区工作联络,签订合作协议,加强商务往来,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在国际园区建设、产业链协同和绿色转型等方面取得实质性合作成果,共同维护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11.深化园区共建合作机制。举办沿边临港地区暨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对接会,夯实和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省份合作机制,推动已结对共建的产业园区有实质性合作成果。探索建立区域产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实现共建园区人员挂职、飞地园区建设等工作落实,推动园区合作取得实质进展。用好圆桌会机制,定期总结推进成效,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推动沿边临港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与毗邻国家加强跨境产业合作。

12.加快推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统筹全区力量,配合商务部谋划和深度参与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联合调研工作,推动与越南开展建设模式调研,拿出广西和越南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园区建设规划。选准试点位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推动园区在产业、贸易、物流等开展实质性跨境产业合作,实现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实体运营。

三、保障措施

商务厅联合园区办定期举办工作推进会、及时通报进展、强化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园区开放,对不同类型产业园区开展分类指导。完善设区市重点开发区外贸、外资考核评价体系,调整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奖励资金的支持重点与使用方向,着重扶持外贸破百亿、外资超千万的产业园区,以及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外资项目,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分配中,优先考虑产业园区。总结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动员各方主体参与建设,塑造全区外向型产业园区特色品牌。

附件:全区产业园区对外开放分类指导清单

附件

全区产业园区对外开放分类指导清单

引领型园区(25家)南宁市(4家)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综合保税区柳州市(2家)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市(2家)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临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梧州市(4家)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梧州综合保税区、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市(2家)北海铁山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区防城港市(2家)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钦州市(3家)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钦州综合保税区贵港市(1家)贵港产业园区玉林市(2家)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林龙潭临港产业园区崇左市(3家)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崇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成长型园区(34家)南宁市(5家)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南宁青秀产业园区、南宁良庆产业园区、广西隆安产业园区、广西宾阳黎塘工业园区桂林市(3家)桂林临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荔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区梧州市(1家)梧州不锈钢产业园区北海市(4家)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综合保税区、广西合浦工业园区防城港市(2家)防城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防城港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钦州市(2家)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灵山工业园区贵港市(2家)贵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桂平产业园区玉林市(3家)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容县产业园区、广西北流经济技术开发区百色市(3家)百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广西平果经济技术开发区贺州市(3家)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贺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河池市(1家)河池经济技术开发区来宾市(3家)来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来宾经济技术开发区、来宾三江口产业园区崇左市(2家)广西龙州边境经济合作区、崇左临空经济产业园区
创业型园区(61家)南宁市(7家)广西横州茉莉花产业园区、广西上林工业园区、广西马山工业园区、南宁兴宁产业园区、南宁西乡塘产业园区、南宁邕宁产业园区、南宁武鸣工业园区柳州市(4家)广西柳城工业园区、广西融安工业园区、广西融水工业园区、广西三江工业园区桂林市(7家)广西灌阳工业园区、广西阳朔工业园区、广西资源工业园区、广西恭城工业园区、广西全州工业园区、广西兴安工业园区、广西平乐工业园区梧州市(4家)广西岑溪产业园区、广西苍梧产业园区、广西藤县产业园区、广西蒙山产业园区北海市(1家)北海海洋产业园区防城港市(1家)广西上思工业园区钦州市(3家)钦州钦南工业园区、钦州钦北产业园区、广西浦北产业园区贵港市(4家)贵港西江工业园区、贵港江南工业园区、贵港覃塘产业园区、广西平南产业园区玉林市(4家)广西博白工业园区、广西陆川工业园区、玉林福锦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广西兴业产业园区百色市(10家)百色右江产业园区、百色田阳产业园区、广西田东工业园区、广西德保工业园区、广西那坡边境产业园区、广西凌云工业园区、广西乐业产业园区、广西田林产业园区、广西隆林产业园区、广西西林产业园区贺州市(2家)广西钟山工业园区、广西昭平工业园区河池市(5家)河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罗城产业园区、广西天峨产业园区、广西东兰产业园区、广西大化工业园区来宾市(6家)来宾兴宾工业园区、广西象州工业园区、广西武宣工业园区、广西忻城工业园区、广西合山工业园区、广西金秀工业园区崇左市(3家)广西大新工业园区、广西天等工业园区、崇左江州产业园区

引领型园区:集聚一定规模外向型企业,外向型发展基础扎实,外贸、外资数据稳定,年度外贸进出口或实际使用外资总量排名靠前的产业园区。

成长型园区:具有一定的外向型发展基础,近三年外贸、外资保持较快增速,近期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园区。

创业型园区:外向型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树立对外开放意识、挖掘发展潜力的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