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

深 圳 市 住 房 和 建 设 局

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2020 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申报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 公厅关于组织申报 2020 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广东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积极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申报单位按照通知要求,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提交申报材料,并将纸质申报材料 于 2020 年 5 月 18 日前寄送至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二、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要求,我局为深圳 市申报项目的跟踪管理单位,具体工作由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 中心负责。为便于申报项目统计和后续跟踪管理,请各申报单 位 同 步 将 申 报 资 料 电 子 版 发 送 至 邮 箱 : cjzxtgk@zjj.sz.gov.cn

特此通知。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2020 年 5 月 7 日



(联系人:刘飞,联系电话:83788731,18620386661)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粤建科函 [ 2020 ] 145 号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千组织申报 2020 年科学技术

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城管、市政、园林、环卫、水务主管 部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各有关单位: 现将《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办公厅关千组织申报                        2 020 年科学技

术计划项目的通知 》( 建办标函 [ 2020 ] 185 号 )转发你们 , 请按要求组织申报工作,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工作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管理系统 , 网址 : h t t p: / /kjxm. mohurd. gov. en) 进行。

二、我厅委托“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进行资料收集和组织评审工作,各申报单位通过管理系统提交申报材料后, 打印申报材料于 2 020 年 5 月 18 日前寄送至指 定地点( 广州市

先烈东路 121 号大院 3 号楼 4 楼), 逾期不予受理。

– 1 –

广丸鲨包房和城 处妫伎厅

( 科创中心联系人 : 戴卓丽, 联系电话: 1 881 411 2977  ;    省住

房城乡建设厅联系人: 周锦科, 联系电话: 020- 8 31 33706 ;    管理系统技术支持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联系电话:  010- 5 8 9 34 41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部设办公厅

建办标函 ( 2020) 185 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千组织申报

2020 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 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部直属有关单位,有关行业学(协)会,国资委管理的有关企业: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方向,进一步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  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我部决定组织开展 2020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     如下:         .

一、申报类型和重点

科技项目申报分软科学研究、科研开发、科技示范工程、国际科技合作、重大科技攻关与 能力建设等 5 类。 申报内容应聚焦支撑引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突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软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与能力建设类项目按选题申报,要求申报项目题目与选题题

目基本一致;科研开发、科技示范工程、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按申报方向申报,要求申报项目研究内容在申报方向范围内。根据 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2020 年重点 工作,确 定科技项目选题和申报方向如下:

(一)软科学研究类项目。

选题包括房地产业和住房保障、城乡建设管理、建筑业转型 发展等方面的政策、 体制机制和理论研究等( 详见附 件 1 ) 。

(二)科研开发类项目。

申报方向包括支撑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绿色宜居 的美丽乡村建设、高品质的绿色建筑、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和绿色生活等的技术供给

(详见附件 2) 。

(三)科技示范工程类项目。

申报方向包括城镇人居环境改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字博物馆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市政公用设施等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重点试点、示范工程和地方挖掘、提炼的工程实践案例。项目所应用的技术为国内领先或优于现行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

方面取得显著

成效,能形成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或有代表性的样

–     2 —

板工程。

(四)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

申报方向包括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一带一路” 建设等方面,开展与拥有相关领域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同行的合作,包括政策、法规、技术和标准比较研究及能力建设、综合示范等。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不再重复申报其他类型项目。

(五)重大科技攻关与能力建设类项目。

选题包括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社区建设和城市治理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应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重点工作设置科研任务,统筹项目、资金、科技人才、基地等科技要素,并提出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二、申报资格

(一)申报单位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且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跨地区、跨行业等方式联合申报。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一般应由建设或开发单位牵头申报,或经建设或开发单位同意后,由参与工程的其他关联单位申报。申报国际科技

合作项目要有与国外合作机构的合作协议,且协议双方应为独立

-3-

法人,单纯的商业合作项目不纳入本次申报范围。

(二)申报单位应在所申报的项目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和科研实力,不得挂名申报。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项目主体研 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人员,并在项目结题前在职。

( 三) 2019 年被取消项 目资格的承担单位( 名 单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

划逾期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    建标综函 ( 2019J  278  号), 暂停

本年度申报科技计划的资格。三、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组织推荐单位。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 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组织推荐本地区有关单位申报科技项目,申报科技示范工程类项目由工程所在地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推荐。部直属有关单位、部管行业学(协) 会,国资委管理的有关企业可直接申报。各推荐单位要认真做好

项目遴选和审核把关,突出重点,优中选优,注重质量,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

(二)申报要求。软科学研究类

、重大科技攻关与能力建设

类项目按选题申报,每个选题原则上

发类项目、科技示范工程类项目

支持 1 个项目立项。科研开

方向申报,突出创新性、

  • 4 一

、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按照申报

可操作性、实用性

、示范性和推广价

值,不支持申报方向以外的项目。申报单位应拥有相关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承诺申报材料内容真实、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内 容。项目实施期一般不超过 3 年, 项目研发 经费和 示范工作经费由申报单位自筹。

(三)申报方式。项目申报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    技术计划 项目管 理 系 统( 以下简称管理 系统 , 网址 : http : / / kjxm. mohurd. gov. en )   进行。 项目申 报单位登录管理系统 注册、填报项目信息。巳注册填报过科技项目信息的单位,无需重新注 册,仍按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四)申报程序。申报单位在线填写申报材料,提交后由推荐单位在线审核。审核通过的项目,由申报单位在线打印申报书

( 带有条 码) 及附件( 全部材料 1 式 1 份), 报送推荐单 位。各

推荐单位将推荐函、汇总后的项目清单,连同加盖公章的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报我部标准定额司。

( 五) 申报时间。 管理系统 受理项目申报时间自 2020 年 4 月22 日至 5 月 22 日止。 各推荐单位请于 2020 年 5 月 30 日前 ( 以寄出日邮戳为准)报推荐函及相关申报材料。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姚秋实

电话: 010   —5893402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   9 号,邮政编码 : 100835

—5   —

申报系统技术支持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 : 010          – 58934415

附件: 1.   软科学研 究类项 目选题

2. 科研开发 类项 目重点支持 方向

文本框: 厅文本框: 住(此件主动公开)

— 6 一

附件1

软科学研究类项目选题

一、房地产业和住房保障

  1. 城市住房发展规划和编制要点研究。
    1. 房地产管理法规 修订研究。
    1. 完善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制度研究(重点探索研究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规范标准、支持政策和运行机制)。
    1. 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和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1. 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标准和机制研究。
    1. 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和风险防范研究。
    1. 居民部门住宅负债和风险研究   。
    1. 房地产企业负债构成和风险防范研究 。
    1. 物业管理制度改革和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1. .基于5G 技术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研究。二、城乡建设管理
  2. 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
  3. 城市建设的法制化  体系研究。
  4. 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5. 文本框: 7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理念为指导的城乡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模式与方法研究。
  • 绿色城市建设模式研究。
  • 城市管理体系化建设研究。
  • 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建设管理模   式研究。
  • 完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机制研究。
  • 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典型案例、政策措施、制度      体系研究。

1 0.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多元化融    资模式研究。

11.城市信息模型( CIM ) 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相 关制度、政策和激励机制研究。

1 2.城市水系统规划 建设理论和方法研究。

1 3.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机制研究。

  1. .城市节水体系研究。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 承体系相关政策机制研究。
  3. 国家历史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与评   价标准研究。
  4. 中华园林之美的评价标准研究。三、建筑业转型发展        1.绿色建筑政策体系研究。

2建 筑节能发展模式研究。

3 .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及协调模数优化研究。

  • 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模 式研究。
  • 工程设计易建造性评价研究。
  • 文本框: 8绿色建造产业链研究。
  • 文本框: 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研究.
  •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标准规范体系呏究.
  • 建筑师负负制、全过程工往咨询杖式研究.
  • 传统迂筑技艺人才培养 休系呏究

11.. 中国传统因林技艺人才培养休系祈究雏

12.肆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研究 杳

附 件 2

科研开发类项目重点支持方向

一、支撑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

包括安全韧性城市管理技术、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技术、 城市体检评估技术,全龄友好城市和完整社区建设运行技术 体系;城市更新改造示范性技术方法(含老厂区老厂房、老 旧城区、历史街区、商业街/区、城市公共空间、涉老场所 等)、城镇老旧小区绿色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关键性技术集 成;城市多、高层既有住宅排水、排风系统防疫功能提升技 术与工程改造示范;地下空间拓展与加固改造关键技术,新 开发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技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 体系动态监管平台建设技术。

二、支撑绿色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和方法;适于不同区域化新型农村建设的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既有农房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适应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关键技术、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模式、乡村能源供给及利用技术体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乡村风貌塑造政策与技术体系,传统村落白蚁防治政策与技术体系。

10

三、支撑高品质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品质和性能提升技术、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住房设施、设备体系的健康性能保障技术;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与零碳社区关键技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和控制技术;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监测评估技术,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用户侧能效提升关键技术,外墙保温系统可靠度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四、支撑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

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安全评估与智能修复技术;城市公共设施韧性扩展技术和快速建造(改造)技术;城市递路空间建设全要素规划设计技术、城市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和关键技术、智能停车及自动代客泊车技术体系,轨递交通工程穿越复杂条件风险监控及智能建造体系、国家绿递网络体系、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技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更新提升技术;城市水系统功能提升技术、智慧水务建设标准体系和关键技术;不同气候带及地理分区的典型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水系统集成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供排水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技术。

五、支撑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建筑标准化设计体系,极端恶劣环境下复杂土木工程关键技术,建(构)筑物安全智能监测技术;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绿色装配式成套快装产品体系、智能

11

制造及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钢结构住宅系统集成创新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钢结构建筑上下游产业链标准化模数化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 BIM ) 技术应用体系研究、建 筑信息模型 ( BIM ) 与城市 信息模型 ( C IM ) 的数据接入、轻量化和数据信息安全技术;新型模板体系及填充墙体材料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和纳米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海沙和沙漠沙等建材高效处理技术、高性能耐火和耐蚀钢材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澳环十二烧"替代类阻燃剂在保温材料中的应用;工程建设机械和施工智能装备(设备)开发。

六、支撑城市治理和绿色生活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技术;城市基层治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支撑技术 ; 城市信息模型 ( CIM ) 平台标准体系研究、基于C IM 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梳理及体系构建技术。城镇绿色清洁能源供应系统与保障;城市高效节水技术与产品;城市供水系统全过程安全保障和高质量供水技术及装备;再生水安全利用保障技术;垃圾分类技术体系、厨余垃圾预处理及生物处理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12

主办单位:深圳市行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行一科技
备案号:粤ICP 备20034454 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065 号 通讯地址: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龙 胜商业大厦4G区.